中国历史上,有位皇帝最早修建长城作为防范游牧民族南进的屏障,另一位皇帝却不再维修长城,而与蒙古各部结盟。以上做法分别出自
A. 秦始皇唐太宗
B. 秦始皇康熙帝
C. 孝文帝唐太宗
D. 孝文帝康熙帝
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
B. 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
C. 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
D. 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人过度好胜就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这反映了他的
A. 法治思想
B. “中道”思想
C. 乌托邦思想
D. 唯心主义的理念论
出身布衣、平生不得志的孔子不会想到他的思想在汉武帝时居于正统地位,更不会想到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更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究其原因很难穷尽,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
A. 其仁礼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缓和社会矛盾
B. 礼法并用符合统治需要
C. “忠恕”思想,爱有差别适应中国社会的要求
D. “内圣外王”思想被广泛采用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德意志帝国政府已立意在2月1日以后……击沉所有……敌人所控制的任何港口的船只。……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因此我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事实上无异对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演说中“最近的行为”是指
A. 1905年德军参谋长制定的“施里芬计划”
B. 1916年德军发动的凡尔登战役
C. 1916年日德兰海战,德军取得战术性胜利
D. 1917年德军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一战后某国际会议签订的条约有如下条款:“缔约国相互尊重他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力”“1911年7月13日英国和日本在伦敦缔结的协定应予终止”等。该条约是
A. 《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B. 《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C. 《相互保证公约》
D. 《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