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过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1)措施:学习汉族先进制度,重视官员的选拔;对官员实行考核,避清吏治;学习儒家文化,确立儒家道德规范,改革契丹传统习俗;转变传统生产方式,鼓励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影响: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力,使辽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进了辽的汉化进程;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与北宋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解析】由“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可以概括出学习汉族先进制度,重视官员的选拔;对官员实行考核,澄清吏治;由“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可以概括出学习儒家文化,确立儒家道德规范,改革契丹传统习俗;由“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可以概括出转变传统生产方式,鼓励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结合辽太后改革内容和“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可以看出巩固了统治,增强了国力,使辽逐渐进入全盛时期;通过改革内容可以分析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进了辽的汉化进程;由“承天太后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可以分析出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与北宋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为十道,置军府684个,其中关中地区占261个,占全部军府的41%,形成了“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格局。还将骠骑府、车骑府改为折冲府,以折冲都尉、果毅都时分任正、副统将。所有军府均隶属于12卫府及东宫六平,新冲府分为三等,担任宿卫、镇戍和征战的任务。……军府和地方长官无隶属关系,但州刺史也负有一定的军事责任。如征发府兵时,朝廷向州刺史、折冲都尉同时下符奖,会同勘契后才能发兵。又如对练兵也有检查督促职责,加.上州刺史品位被一般折冲都尉为高,故习惯上有上下级关系。

《新唐书·兵志》称:“府兵之道,居无事则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己,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兵制·唐朝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时间

特征

商晚期到春秋初期

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钢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

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秦统一到唐中期

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

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材料二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并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时或是在大动乱前后,总有史学杰作出现。经过有春秋战国及察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到汉武帝时,可马迁写出了《史记》;两宋时阶级、民族矛盾交织,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这表明中国古代史学

A. 繁荣于社会动乱时期

B. 重视历史事实客观性

C. 侧重历史的借鉴作用

D. 编撰体例呈现多样化

 

查看答案

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提出了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的理论。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明确提出历史学家应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西方史观的变化表明

A.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B. 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C. 冷战影响了史学研究

D. 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查看答案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

A. 反封建反专制的崇高理想

B. 着重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

C. 反传统反理性的表达方式

D. 批判剖析不公的社会现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