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末代学者孙爽说:“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5年l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实行法币政策。
“1935年l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的银行钞票仍准照常行使,但以现行流通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逐渐以中央银行钞票收回;设立发行准备委员会,管理纸币发行的准备金;有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币或生银等,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银行兑换法币;旧有以银币订立的契约,到期日概以法币结算收付;为稳定汇价,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据当时报刊报道:“币制改革后,因农村经济之复苏,农民购买力之恢复,国内各种新兴工业,俱能转危为安,重趋光明,尤以纺织业为最。……其他如化学、造纸、制糖、树胶等工业,亦莫不渐次恢复、发展。”
材料二
1948年8月,国民党高层会议在庐山召开,蒋经国提出“公示高官国外财产”的建议,蒋介石不敢同意。
——苏州生《评蒋介石父子“官员财产公示”之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币制改革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蒋经国提出官员财产公示的目的。蒋介石不敢同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某工厂的规章制度。
19世纪40年代英国某工厂的规章制度 | |
第一条 |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币便士。 |
第二条 |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
… | …… |
第九条 |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卢等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
… | …… |
第十一条 | 任何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 |
… | …… |
第十六条 | 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
… | …… |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政治民主化、法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标。
材料一:最后的裁决不是决定于法律而是决定于群众,他们的命令代替了法律,这种情况是由蛊惑家造成的。在以法律为依据的民主政体中,最好的公民占据了首位,那里没有蛊惑家……在这里民众成为集体的君王,他们不在法律的控制下,成长为君主专制,佞臣得势。这种民主政体和君主制的僭主相似,二者都对好的公民实行专制统治,平民的命令相当于暴君的诏令,蛊惑家之于平民佞臣之于僭主。……因为群众听他们的,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左右国政。这样的民主政体实在不能不受到指责,因为那里法律没有了权威,可以说没有宪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局限及其实质。
材料二:《民约论》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代表作。该书认为国家是人民协商的结果,人民有权掌握国家政权,法律是共同意志的表现,人民的主权是不能出卖、让渡和分割的;指出人民的意志是主权者,政府是共同意志的执行者,为了防止行政权以私人的意志篡夺人民的意志,人民必须定期召集大会进行监督。《民约论》一出版即遭禁止卢梭被迫逃往瑞士。但他的民主理论很快风靡世界。一个多世纪后,《社会契约论》来到了近代中国,国人从卢梭著作中得到的最大启迪是,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如果罪恶政府限制人民的天赋自由,人民应以革命的手段推翻这样的政府,恢复其天赋自由。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约论》的核心思想,分析卢梭《民约论》的影响。
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民族、民权、民生方面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事业?
有关下列人物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由选举产生
B.都可以解散议会
C.都对议会负责
D.任期都是四年一届,连任不超过两届
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
A. 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的创新
B. 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
C. 时值启蒙运动,哲士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产技术
D. 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