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
A. 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
B. 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
C. 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
D. 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
维新思想家严复说:“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台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严复此言旨在:
A. 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
B. 解释中衰西盛的原因
C. 揭示中国文化的特征
D. 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
A. 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
B. 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 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
D. 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A. 浪漫主义
B. 古典主义
C. 现实主义
D. 自然主义
“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代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兄弟认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当“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江西临川人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质疑政治权力的意义,同情妇女的社会处境。这反映了明代文学
A. 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 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 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 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