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 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 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由此可见,董仲舒( )
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 B.宣扬阴阳家的学说
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 D.摆脱先秦儒学影响
侯外庐在《中国思想通史》中写道:“他给新宗教以系统的理论说明,把阴阳五行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常的父权和宗教的神权以及统治者的皇权三位一体化。”这表明“他”的思想是
A. 从仁的哲学出发建构礼乐制度和儒家学说
B. 从天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思想和政治学说
C. 从法的哲学出发建构法治理论和法家学说
D. 从理的哲学出发建构伦理道德和儒学体系
命名习惯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出土材料中可以发现,西汉中后期“忠”“孝”“仁”“贤”“圣”“信”“德”等字广泛地成为民间的命名资源。这种情况表明
A. 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B. 民间以儒家思想作为命名的唯一参考
C. 儒家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D. 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汉书·地理志下》载:“汉兴以来,鲁、东海人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
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