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如胡绳指出,李鸿章把面对外国侵略者势力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如胡绳指出,李鸿章把面对外国侵略者势力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说得如此地软弱无能,把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吹嘘得如此地不可抵御。他的这种害怕外国侵略者的心理,可以代表在慈祥太后统治时期的整个官僚集团中的主导思想。所谓“中兴”、“自强”,都不过是自欺欺人之谈。(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陈旭麓认为,鸿章是洋务运动——近代化第一步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十九世纪后期那个特定时期的开拓性人物。另一方面,李鸿章毕竟还是属于封建“体”里面的人,他本身并没有超过这个“体”,只是从封建的“体”里绽开一个缺口,这是评论李鸿章与近代化关系的一个基点,如果越出了这个基点,就同当时的历史不相符合。(陈旭麓《李鸿章:向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学术界评价《走向共和》重要人物之李鸿章

(1)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胡绳和陈旭麓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绳和陈旭麓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1)不同评价:胡绳认为李鸿章害怕外国侵略者,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卖国贼。 陈旭麓认为李鸿章虽然没有突破封建体制,但仍然是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主要代表人物。 (2)两者史观不同:胡绳运用革命史观评价李鸿章;而陈旭麓则从近代化史观评价李鸿章。 关注史料不同:胡绳关注李鸿章镇压大平天国运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淡化洋务运动;陈旭麓关注李鸿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企业,为近代工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解析】(1)根据材料“李鸿章把面对外国侵略者势力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地位说得如此地软弱无能,把外国侵略者的力量吹嘘得如此地不可抵御。”并结合所学可知胡绳认为李鸿章害怕外国侵略者,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卖国贼。根据材料“陈旭麓认为,鸿章是洋务运动——近代化第一步的主要代表人物……另一方面,李鸿章毕竟还是属于封建‘体’里面的人”可知陈旭麓认为李鸿章虽然没有突破封建体制,但仍然是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主要代表人物。 (2)胡绳和陈旭麓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可从两者坚持不同的史观和关注的史料不同两方面来回答。胡绳运用革命史观评价李鸿章;而陈旭麓则从近代化史观评价李鸿章。胡绳关注的是李鸿章镇压大平天国运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陈旭麓则关注李鸿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企业,为近代工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 1397 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 51 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卷,亲自选定 51 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 19 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

(3)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箝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戊戌变法

④新文化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 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 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之后,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都偏重于西学或新学,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是当时许多新式学堂及学会所推崇的口号。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午战败,洋务运动破产

B. 西学在中国传播迅速

C. 清末改革运动的推行

D. 守旧、顽固势力较为强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