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就19世纪末李鸿章出访俄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学生发言中出现的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A. 同盟会《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 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俄国远东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 李鸿章乘火车游历了俄国的主要城市
D. 李鸿章参观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 慈禧生活俭朴
B. 中国不需要汽车
C. 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 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 影视是音像媒介,在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 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 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A.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B. 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C. 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D. 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管理模式
②克服平均主义
③解放生产力
④改变所有制性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
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 实施土改 B. 建立农业合作社
C. 建立人民公社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