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3)结合材料三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1)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2)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西方势力入侵,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 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 【解析】本题考查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及影响、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和时代背景,以及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及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等信息概括得出。 (2)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分析得出。其时代背景可以根据“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并联系所学来回答。 (3)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可以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各自的社会状况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渎以下材料:

2018年是周恩来总理120周年诞辰。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1:1951年6月。标题: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下面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图21954年3月。标题:红色中国的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1971年11月。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图1,“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这句话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含义是什么?

(2)据图2,“战争”和“和平”分别是指什么?你如何看待《时代周刊》所说的“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3)据图3,美国对“中国人来了”持何态度?为什么?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 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 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D. 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

 

查看答案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 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 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查看答案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 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 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 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 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查看答案

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增加地力的两类,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这一举措(   )

A.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 B.否定了《农业调整法》

C.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