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出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1)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现代城市的发展;中世纪教育的发展;瘟疫、黑死病带来的死亡促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古代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影响。 (2)“印记——其主张因信称义明显带有人文主义倾向;“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意义: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3)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 【解析】(1)依据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出现,说到底是在城市里发生的。”可得出现代城市的发展;“学校教育在中世纪的基础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可得出中世纪教育的发展;“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鼠疫)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可得出瘟疫、黑死病带来的死亡促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可得出古代希腊罗马人文精神的影响。依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出现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 “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依据所学可知马丁·路德的主张“因信称义” 明显带有人文主义倾向。“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可以从材料“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得出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可以从思想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可得出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3)根据材料三“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可得出经济领域主张自由放任。“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可得出宗教方面主张信仰自由。“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可得出政治方面主张人民主权说和社会契约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材料二在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们认为西方之所以民富国强,关键在其兴民权、开议院,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粱启超《爱国论》

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概括材料一、二“国家观”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国家观”的时代意义。

(2)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材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洋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材料一中郑观应批判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的指导思想?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所代表的派别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指出认识变化的原因。

(3)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维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查看答案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A. 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封建社会的君臣政治

B. 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C. 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D. 西周的君主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查看答案

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

A. 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B. 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C. 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