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思想。“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他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材料二1956年9月在召开的中共八大上刘少奇指出:“……在今后,我们还必须经常从思想上和组织上进行反对腐化堕落现象的斗争,经常把不可救药和腐堕落分子清除出党。”会后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材料三武汉大学法学院马克昌教授今天在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案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高最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决,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已取得明显成效。

——襄阳党建网(2011年9月)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

(2)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时期廉政建设有什么新的特点?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经验。

 

(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党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巩固。 (2)加强国际合作;完善法制建设;加强机构建设。 (3)始终坚持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不断完善法规和制度。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问题⑴,要求从“党的地位变化说明加强党的建设的必要性”,注意用相关史实说明“党的地位变化”,再强调要加强党建。⑵分析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中国在国际方面、立法方面、机构建设方面加强廉政建设的努力。⑶此题要求概括党在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经验,解答时密切联系前两问,可从多个角度论述,如加强思想建设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方面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口号,也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到去年,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这个口号就明确地提出来了。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完成:

(1)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初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怎样的职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具体历史条件”指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请回答:

(1)图一所示文件制定的背景是什么?它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2)图二是1954年我国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它体现了哪些原则?它颁布的意义?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人士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的职务,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C.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 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查看答案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 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 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 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查看答案

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和民族团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