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许多情况下,政策的颁布是一回事,政策的实施又是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许多情况下,政策的颁布是一回事,政策的实施又是一回事。政策在逐级执行过程中的变异,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带有缺陷的政策,各级官僚最后执行的结果可能恰恰就是对缺陷的逐级放大,从而导致统治者始料不及的种种弊端。因此,我们不但要看政策是如何规定的,更要看是如何执行的。政策的制定仅仅标示着一种决策的形成,不是政策行为的终结,政策只有在进入执行过程以后并得到切实的实施,其“决策效能”才能得以显现。

——摘编自张建民等《中国经济史纲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政策制定与实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可从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实施效果三个环节阐述彼此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合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材料中设计的主题可分为三环节: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实施效果。解答时有三个方向定位论题:政(决)策与效果;执行与效果;政(决)策加执行与效果。在论证过程中除史论结合外,最好体现正反论证。 如示例一:决决策科学且有效实施推动社会发展。阐述:正例——罗斯福新政推动了美国经济复苏;国民党一大决定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一五计划的科学制定和实施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我国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等。反例——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造成生产力破坏。 示例二:决策科学未有效实施效果有限。阐述:八大与社会主义建设;王安石变法。 示例三:决策不科学并且有效实施阻碍社会发展。阐述: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 苏联在社会生活领域落后于美国

B.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 价值观冲突成为冷战的主要表现

D. 文化渗透成为“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

 

查看答案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A. 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 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 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查看答案

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 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 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 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 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查看答案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 苏联斯大林模式产生了一定效果

B. 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D.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