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85年5月颁发《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1986年3月,国务院发布《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决定扩大高等学校在招生、毕业分配、干部任免、外事、教职工聘任、教师任职资格评定、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的管理权限,高效党委集中力量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1988年4月,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意见》,要求建立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至1989年初,全国已有100多所高等学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先进典型如武汉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华中工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的管理体制改革,深圳大学的办学体制改革等。
——摘编自杨东平《重温和借鉴:8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界80年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信息
比较两幅地图,提取有关反映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许多情况下,政策的颁布是一回事,政策的实施又是一回事。政策在逐级执行过程中的变异,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带有缺陷的政策,各级官僚最后执行的结果可能恰恰就是对缺陷的逐级放大,从而导致统治者始料不及的种种弊端。因此,我们不但要看政策是如何规定的,更要看是如何执行的。政策的制定仅仅标示着一种决策的形成,不是政策行为的终结,政策只有在进入执行过程以后并得到切实的实施,其“决策效能”才能得以显现。
——摘编自张建民等《中国经济史纲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政策制定与实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 苏联在社会生活领域落后于美国
B.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 价值观冲突成为冷战的主要表现
D. 文化渗透成为“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A. 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 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 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