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 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 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 “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 “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1949年被闻一多称为“东海捧出的珍珠”的台湾再次与祖国母亲分离,为了让她早日“回来”,邓小平提出
A. 九二共识
B. 九条方针
C. “一国两制”构想
D. 八项主张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曾子,名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曾参守孔子墓三年后,孔门弟子子夏、子游、子张认为有若面貌很像孔子,要把有若当孔子来事奉,强叫曾参同意。曾参拒绝说:“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父病故时,曾参“泪如涌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摘编自《曾子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曾子被后世尊奉为“宗圣”的原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后,美苏双方关系出现微妙变化。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和平取胜战略”,通过对话谈判逐步“软化”苏联。赫鲁晓夫提出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向美国施压,1958年11月,苏联政府向西方三大国政府发出照会,要求美、英、法在6个月内撤出它们在西柏林的驻军,使柏林成为“自由城市”。否则,苏联将把进入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权转交给民主德国。美、英、法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宣称苏联如果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他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这就形成了战后第二次柏林危机。面对西方的强硬态度,苏联放低了调子,表示希望通过国家领导人互访和会谈,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同意召开新的四国首脑会议,讨论柏林问题。1959年,美苏进行了戴维营会谈,尽管双方没有做出实质性让步。但是,双方宣布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也实现了美苏暂时的缓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柏林危机”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柏林危机”得以化解的主要原因及启示。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85年5月颁发《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1986年3月,国务院发布《高等教育管理职责暂行规定》,决定扩大高等学校在招生、毕业分配、干部任免、外事、教职工聘任、教师任职资格评定、教学科研工作等方面的管理权限,高效党委集中力量抓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1988年4月,国家教委下发《关于高等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意见》,要求建立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至1989年初,全国已有100多所高等学校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涌现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先进典型如武汉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华中工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海交通大学的管理体制改革,深圳大学的办学体制改革等。
——摘编自杨东平《重温和借鉴:8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界80年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信息
比较两幅地图,提取有关反映新民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