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法律圣经”的说法
A. 体现了对罗马法影响的人为夸大
B. 为法律规范添加了宗教色彩
C. 说明近代欧洲盛行“政教合一”
D. 说明罗马法奠定了后世法学的理论基础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A. 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 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 国共两党在相持阶段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路透社1938年4月9日电:“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
A. 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B. 极大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C. 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1924年1月,李大钊发表声明称:“因为第三国际是一个世界的组织,中国共产主义的团体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支部,所以我们只可以一个一个地加入本党(指国民党),不能把一个世界的组织纳入一个国民的组织。中国国民党只能容纳我们这一班的个人,不能容纳我们所曾加入的国际的团体。我们可以加入中国国民党去从事国民革命的运动,但我们不能因为加入中国国民党,便脱离了国际的组织。”据此可知
A. 共产国际阻挠国共合作
B. 国共党外合作开展革命
C. 中共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D. 松散联盟导致合作失败
1919年学者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 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B. 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C. 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D. 其目的是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