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表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二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1)特点:①时间长;②具有广泛的参与性;③斗争方式多样;④受国际形势影响;⑤反侵略与追求民主相结合。 (2)内涵:①忧患意识;②反抗精神;③爱国精神;④自强不息。 影响:①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②有利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③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可从时间长、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斗争方式多样、受国际形势影响、反侵略与追求民主相结合等方面分析总结。 (2)内涵:根据“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分析得出忧患意识、反抗精神、爱国精神和自强不息。 影响:根据“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得出促进了民族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根据“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国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减缓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根据“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得出有利于最终洗雪百年国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说:“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 全球剧变引起世人忧虑    B.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C. 国家之间对抗日益激烈    D. 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查看答案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美国实施了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的成立

D. 德国的分裂

 

查看答案

针对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美国舆论认为,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这是因为该事件

A. 表明美国霸权遭到世界抵制

B. 加剧了中美两国间的对抗

C. 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D. 促使美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查看答案

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中的某项外交原则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最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查看答案

19499月,在第一届政协45个参加党派中,共产党的代表名额和民革、民盟一样,都是16人,候补两人。这说明第一届政协

A. 体现了共同执政新理念

B. 具有高度的民主性

C. 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

D. 代表来源于各阶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