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

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基于    

A.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B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依据所学可知,A是1949年提出来的;B是1953年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这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关系的发展,故符合题意;C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D说法错误,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所以应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 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查看答案

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曾说:“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A. 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 提出的《四月提纲》

C. 要求推翻罗曼洛夫王朝

D. 实行的《土地法令》

 

查看答案

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查看答案

《中英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约)签定后,谈判大臣耆英认为,“领事裁判权”这一条款可以“杜绝衅端,永远息争,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窒碍”。材料突出反映了

A. 领事裁判权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B. 耆英试图维护传统的朝贡外交体制

C. 当时统治者严重缺乏司法主权观念

D. 外交斗争促进国人法律意识的转变

 

查看答案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和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一书中说:“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社会力量发生变化,工业阶级向土地阶级要求分享政权,争取民主的斗争就此开始。”对于这次“争取民主的斗争”理解正确的是

A. 主要指工人阶级向资本家要求政治权力

B. 实现了资产阶级不同集团间权力的转移

C. 各个阶级以暴力冲突的方式进行

D. 《权利法案》的颁布是其重要的成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