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经产生了2...

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经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总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 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 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 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A 【解析】根据题干“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土总数的1。88%。”,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实力增长,谋求转变社会地位,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而不是反映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故B项错误。士贵商贱观念仍然存在,没有被打破,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吕氏春秋·上农》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主要得益于

A.井田制的实行                  B.工商食官局面的打破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查看答案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 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 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 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 体现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查看答案

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基于    

A.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历史性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 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查看答案

1917年,苏俄早期领导人李可夫曾说:“社会主义变革的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在目前的情况下,就我们这种生活水平要开始社会主义变革,这不是我们的事业,我们没有力量,客观条件也不具备。……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制度的范围。”该观点主要针对列宁

A. 要求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B. 提出的《四月提纲》

C. 要求推翻罗曼洛夫王朝

D. 实行的《土地法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