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一大批人员下岗失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市贫困问题突显,引发众多社会、经济矛盾,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问题。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它建立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普遍享有单位保障或集体保障的基础之上。政府最初选择直接给予亏损企业补贴并在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希望企业能继续发挥安置工人就业、救助困难职工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功能。国家甚至指定银行贷款给困难企业筹集资金发放工资。但是企业亏损的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以国有企业贫困职工为主体的城市贫困越来越严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独立于企业、单位之外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3年从上海开始试点,政府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后,各地逐步建立了普遍性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如完善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实施教育救助;建立贫困家庭的廉租房制度;对贫困家庭给予法律援助。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实现了城乡生活保障的均等化。至此,我国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摘编自《中国经济改革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1)背景: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一些新问题(下岗人员增加;贫富差距加大;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社会矛盾突出);传统社会救济制度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行政体制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从社会救济到社会救助的变化,体现了观念的转变等。 (2)特点:体系化:建立覆盖城乡,涉及多个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体系;全面性:涉及领域广,涵盖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社会各领域;普遍性:覆盖城乡,救助受益群众多;均等化:注重城乡均衡发展;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等。 影响:缓和了社会、经济矛盾;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解析】(1)背景: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得出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时期;根据“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问题”得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一些新问题;根据“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得出传统社会救济制度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根据“建立独立于企业、单位之外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得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政府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得出行政体制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等。 (2)特点:根据材料分别从体系化、全面性、普遍性、均等化、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等角度总结回答。 影响:根据“引发众多社会、经济矛盾”得出缓和了社会、经济矛盾;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得出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问题”得出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根据“实现了城乡生活保障的均等化”得出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根据所学,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1967年世界大事年表

1945年

旧金山会议上建立联合国

1947年

国务卿马歇尔宣布美国对欧洲重建予以援助的计划;中国内战

1948—1949年

美国在苏联封锁西柏林期间对该城市空运给养

1949年

苏联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

1949年

美国和西欧建立北约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3年

朝鲜战争显示美国“遏制”共产主义新政策;中国参战

1953年

斯大林之死开启苏联和东欧历史的新时代;中国的工业建设

1956年

波兰和匈牙利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起义并以失败告终

1957年

六个西欧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共同市场

1957年

“大跃进”;其后中国发生大饥荒

1958年

法国建立第五共和国,戴高乐任总统

1962年

法国和阿尔及利亚的战争结束;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6—1967年

文化大革命在全中国范围内导致混乱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上述世界大事年表进行探讨。(说明:可以任意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也可以对上述世界大事年表提出评价、修改、补充或否定意见;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有关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朝宫廷档案记录:

(一)接英吉利国住澳门大班扎称,五月十三日未刻,有本国国王所差贡船,同护送船只共四只,经由澳门口外老万山大洋,托寄口信,乘风随即扬帆径往天津等情。

——广州洋行商人蔡世文向广东巡抚衙门报告,乾隆五十八年五月十三日(即公历1793年6月20日)

(二)定海镇总兵马瑀率兵巡洋,于五月二十七日在内洋巡哨,见有夷船一只……迎上夷船询问,系英吉利国进贡船只。

——据浙江巡抚长麟上奏,乾隆五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即公历1793年7月4日)

(三)上(乾隆皇帝)御万树园(在热河,即今承德避暑山庄)大幄次。英吉利国王正使马戛尔尼、副使斯当东及副使之子多马斯当东等入觐召见,上各加温语慰问,赐英吉利国王玉如意。

——乾隆·内起居注(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十)

(四)今又不准其留人在京,该国王奉到敕谕后或因不遂所欲,心怀觖望(抱怨),恃其险远,藉词生事,亦未可定。

拟于(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初三日即令(英国使团)起身前赴浙江,仍坐原船开洋回国……只须照常供应,不可过于丰厚……倘有藉词逗留等事,应饬令护送官员严词拒绝。

——乾隆皇帝的两道谕旨

英国使团副使斯当东的记录:

(五)特使及随员分乘“狮子号”和“印度斯坦”号船在1792年9月26日从朴次茅斯港(英国港口)出发。

(六)特使及全体随员于1793年8月5日分乘“克拉伦斯”号、“豺狼”号及“勉励”号……穿过沙洲开进(天津)白河。

(七)(1793年8月)21日,礼拜三,自此行两小时抵北京,在宫门略进茶点,即复前行,以下午三时抵圆明园。……从北京出发前夕,一位高级官员传达皇帝意旨慰问特使(马戛尔尼)。皇帝听说特使近来微感不适,特派他来问候,并叫特使在赴热河的沿途住宿在(皇帝)行宫。

(1)根据对上述材料的整理和分析,简要叙述英国使团来华的历程。(要求:史实准确,语言简练,行程路线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廷对英国使团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查看答案

1929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730名。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

A. 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

B. 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

C. 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

D. 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

 

查看答案

表:西欧金银出口量,1601—1780年(吨,银当量)

时间

到波罗的海岸

到地中海岸

从荷兰到亚洲

从英国到亚洲

合计

1601—1650

2475

2500

425

250

5650

1651—1700

2800

2500

775

1050

7125

1701—1750

2800

2500

2200

2450

9950

1751—1780

1980

1500

1445

1450

6375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由上表可推知

A.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 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 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查看答案

17世纪,欧洲贵族们形成了收藏古代雕像的嗜好,例如英国绅士到意大利旅游时逐渐带上了一种“发现”古代美术作品,并将它们运回国内以使自己的花园、居室四处生辉的期望。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欧洲的社会生活风尚发生了变化

B. 资产阶级新贵族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C. 经济变革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

D. 欧洲上流社会对古典文化重新审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