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自秦代设置监察机构以来,我国历朝都很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以下官员或机构不属于专事监察职责的是

A. 参知政事

B. 御史御史台

C. 提点邢狱司都察院

D. 刺史十三州部

 

A 【解析】参知政事属于副宰相,用来分割宰相的新政权,故选A;BCD都是监察机构或官职,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全国设郡36(后增至41),设县约1000左右。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的最高长官为县令或县长,县以下设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调动,不能世袭。以此可见,郡县制与周代“封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

A. 形成了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监察体系

B. 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C. 确立了以贵族世袭为特征的地方机构

D.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查看答案

据傅乐成《中国通史》叙述,周王除拥有天下共主的名义,他在政治经济上的实权,实不比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大多少。诸侯对王室只履行纳贡朝觐,、助王征伐、救济王畿内灾患等几项简单义务,诸侯国的内政可以说是完全自主的。而周王却要对诸侯进行赐祭肉赐礼品赐服饰等诸多颁赐。诸侯对王室也只有在周初比较听话,后来渐至公开抗命,王室有时反还要受强大的诸侯庇护。这一史实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特征?

A. 以血缘关系以及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结构

B.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 王权需要借助神权来庇佑

D. 众多的同姓封国导致了周王室的衰微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湘军的第二号人物是左宗棠。他于1861年底任浙江巡抚,1863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同年调任陕甘总督。1869年,阿古柏攻占库尔勒,进犯新疆。1871年7月,俄军占领伊犁,对当地人民实行军事殖民统治。伊犁民众要求清政府早日进兵,光复失地。当时,因日本侵略台湾,东南海疆也出现危机,在处置边疆危机的问题上,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所谓的塞防、海防之争。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妨,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左宗棠则认为“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其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1875年5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制定西征计划,筹办粮饷,整编军队,积极为进军新疆做准备。1876年8月收复乌鲁木齐。1877年4月歼灭阿古柏主力。5月,阿古柏兵败援绝,服毒而死。至1878年1月,收复了被阿古柏侵占达13年之久的全部新疆国土,为早日收回伊犁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左宗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主张跟德国签订合约,部分原因是要在俄国赢得大众的赞同,另外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场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应该使他们彼此消耗力量与受到破坏。这样是符合社会主义的利益的。

对德国人来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与其签订的《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反映了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功。德国实现了从敌对状态开始时便提出的某些战争目标。德国人不仅使俄国中立化,而且如今还通过设置在新独立国家首脑地位的傀儡而控制了东欧。一定数量的德国部队留在东线来维持这些新作出的安排,但这时已经不再是两线作战了。大批德军已经从东线调往西线。从1916年8月起,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为首的德国统帅部准备在法国集中进行最后的打击,以便在1918年结束战争。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两国有关“布列斯特和约”的不同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月革命对一战进程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一大批人员下岗失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市贫困问题突显,引发众多社会、经济矛盾,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问题。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它建立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普遍享有单位保障或集体保障的基础之上。政府最初选择直接给予亏损企业补贴并在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希望企业能继续发挥安置工人就业、救助困难职工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功能。国家甚至指定银行贷款给困难企业筹集资金发放工资。但是企业亏损的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以国有企业贫困职工为主体的城市贫困越来越严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独立于企业、单位之外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3年从上海开始试点,政府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后,各地逐步建立了普遍性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如完善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实施教育救助;建立贫困家庭的廉租房制度;对贫困家庭给予法律援助。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实现了城乡生活保障的均等化。至此,我国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摘编自《中国经济改革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