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中央权力的制约与分权 材料一 思想家 主张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中国古代中央权力的制约与分权

材料一

思想家

主张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董仲舒

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放弃不用)矣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析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是如何体现制约君权的。

材料二上(太宗)谓黄门侍郎王曰:“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

——《资治通鉴》

宋朝设官之制……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皇宫),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

宋初,中枢权力机构在事权上不相上下、互相钳制。

——选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

 

(1)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得民心,以德治限制君权;董仲舒主张“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统治者失德会有天谴灾异,以神权限制君权;顾炎武主张“众治”(君臣共治),反对君主专制,以制度来限制君权。 (2)唐朝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封驳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 宰相,通过决策程序以体现相互制约。宋朝的宰相掌行政权、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通过分管不同事务以体现相互制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专制主义的演变。从孟子、董仲舒和顾炎武限制君权的主张,唐宋中枢权力的分权与制约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孟子的限制君权的主张;从材料“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中可以分析出董仲舒主张;从材料“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中可以得出顾炎武的主张。 (2)从材料“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央设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封驳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通过决策程序以体现相互制约。从材料“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在事权上不相上下、互相钳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宋朝的宰相掌行政权、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通过分管不同事务以体现相互制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36年,参加宪章运动的英国工人们高举着旗帜集会,旗帜上写着:“自由之神再一次召集大军,发抖吧,你们这些暴君!难道你们还讪笑这是虚张声势?到头来,你们会流血而非流泪!”这首名为《自由》的诗属于

A. 浪漫主义文学

B. 古典主义文学

C. 现实主义文学

D. 现代主义文学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俄国和日本为摆脱落后境地都进行了改革。这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①废除农奴制度

②设立议会机构

③建立近代工业

④挽救民族危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马克思用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确切作用。但他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和写作上。为组织和鼓动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主要体现在

A. 推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发表《共产党宣言》

C. 领导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D. 指导建立第一国际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指

A. 三权分立

B. 天赋人权

C. 理性主义

D. 社会契约

 

查看答案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俾斯麦致力于巩固新生政权。有人绘制了以下漫画来展示他与各邦选出的议员之间的微妙关系。这表明在德意志帝国

A. 中央集权体制尚未真正形成

B. 国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

C. 君主立宪制政体已完全确立

D. 首相俾斯麦对议会负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