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

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A.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

C. 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

D.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

 

C 【解析】据所学可知乾隆后期,京剧并未形成,且京剧艺术并不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故A项排除;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B项排除;据材料“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可得出清廷的上述做法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故C项正确;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与材料内容不一致,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秦汉至明清水旱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及其频率一览表。据此可以推知

朝代

秦汉

次数

375

493

874

513

5105

5344

频率

0.85次/年

1.7次/年

2.7次/年

5.31次/年

18.5次/年

19.9次/年

 

 

A. 明清政府治灾防灾能力降低

B.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环境破坏

C. 明清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

D. 农业生态治理环境逐步恶化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主张“礼”、“法”并用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这说明了

A. 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

B. 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

C. 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

D. 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

 

查看答案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

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国,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活动的内容和作用。

(2)依据图一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3)依据材料二、图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康熙二十年,施琅再度被任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征台计划。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统率大军进军台湾,郑军投降。施琅并不讳言“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但他收复台湾之后,礼待郑氏集团,公义私恩清清楚楚。这对于稳定台湾的局势,争取台湾军民的拥护,使清政府有效地控制台湾起了重要的作用。收复台湾后,康熙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施琅上疏力谏,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指出,纳入大清版图可“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同时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无所不有”。施琅还指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他大声疾呼:台湾“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终于采纳其建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

——摘编自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主张收复台湾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在“复台”和“保台”中的历史贡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