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主要是指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58年”和“原子弹”的信息来分析,1958年,中苏关系走向恶化,中美关系持续敌对,而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给我国的国防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时代背景不符,故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8年)秋,汉朝出兵攻打郅支,郅支单于被汉朝诛杀,使呼韩邪单于得以重新统一匈奴。《汉书。匈奴传)记载:“竞宁元年,单于44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6于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数煌,传之无穷.”

王昭君出塞和亲,《汉书·匈奴传》记载:“昔和亲之论,发于刘敬。至孝宣也,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臣服。遗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塞宴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后六十余载之间,遭王莽篡位,始开边隙。是故圣王,其仰慕礼仪而贡献,则接之以礼让,盖圣王制蛮夷之常道也。”唐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潘明云《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考证之王昭君;王昭君出塞和亲对后世汉匈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书·匈奴传》与诗人杜甫对王昭君出塞和亲的不同看法。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60年代的越战期间,美国的反战运动有着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反响,不少反战团体持续斗争了8年。其参加者众多,包括青年学生、教师、士兵,宗教人士、自由派等,反战形式多种多样。同时反战运动促使不少人去分析国家的困境与人类战争。

反战运动虽0然没能直接结束战争,但也使得总统不得不加快从越南撤军的步伐。当然反战运动并不是影响越战政策的唯一因素,除它之外,越南人民趣挫越勇的反抗意志、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也是制约越战进一步升级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一点,美国执政者担心一味的升级会引来中苏的直接介入。

——摘鳊自闫俊永《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反战运动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越战期间美国国内反战运动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制约越战升级的因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初期,延续北朝和隋代的均田制,把政府控制的田地平均分配给失去土地的农民,但政府分配给失地农民的田地只是全国土地的一部分,王公贵族和官员在土地分配上占有绝对的特权,土地占有的不均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唐初,普通农民的税收主要为租、庸、调三种类型。“租”就是均田制下对农民所得土地所征收的田税;“庸”是劳役;“调”则是对农民家庭经济作物征税。唐初的“租庸调”,不管农民资产的多寡,都统一按照一个标准来纳税。即按照人口纳税,而非按照个人或家庭的资产来纳税,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土地兼并愈来愈严重,愈来愈多的田产都集中到那些不用缴纳田赋的官僚、豪强、大地主手中,但“租庸调”的税制却依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个人田产的占有量存在着巨大的悬殊。

唐德宗建中元年,鉴于“租庸调”税制极为严重的弊端,实施了“两税法”改革。所谓的“两税”,并非是指两种税收,而是指田赋在夏、秋两个固定的时间统一征收。而“两税法”实施之前的“租庸调”,往往较为混乱,征税时间过长,效率很低。“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不管是本地人还外地人,只要在当地拥有田产,就必须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缴纳田赋。而且“两税法”是以钱计税,然后再换算成实物来缴纳,开了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

——梁盼《唐代的税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租庸调”税制的弊端,并指出相比于“租庸调”税制与“两税法”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实施“两税法”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何谓自由?曰:粗言之则不受压制,即谓之自由焉耳。压制之道不外二端:一曰君权之压制,一曰外权之压制。脱君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法国是也;脱外权之压制而一旦自由者,美国是也。故凡受君权之压制而不能为法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凡受外国之压制而不能为美国人之所为者,非国民也。……非播国民之种子不可。播之奈何?曰法兰西革命以前,其民之憔悴于虐政者,非犹我今日乎?其全国无一国民,非犹我今日乎?其所以有今日者,何也?盖以法国为国民之田,以十八世纪诸学士为国民之农夫,以自由平等之说为国民之种子。孟德斯鸠苦心焦虑,审慎周详,其播之也出以和平……故今日法国之民,得以食国民之果者,皆数人之功也。且也当时美国之学士,皆自称为法国理学士之弟子,而卒以脱英国之压制,则法国之种子且波及于美洲。

——《国民报》第二期

材料二 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今天中国的民族主义越来越表现出其自发性。也就是说,民族主义在中国已经变成一种客观的存在。政府的确可以利用民族主义来论证政策的合理合法性,但这方面,中国政府非常节制。从中央到地方,没有一位政治人物可以大肆动员民族主义,诉诸于民族主义……因此,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多,使得民族主义变得更为理性,增进国家利益。和中国不同,日本政府在民族主义方面越来越表现为动员型。和其它很多发达国家一样,日本的大众民主越来越难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政府。为了政治的需要,日本的政治人物往往以民主为借口,用民粹主义政治方式动员着民间存在着的民族主义资源。结果,牺牲的往往是日本和其它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和其邻国中国、韩国的关系……较之中国,日本民族主义具有更大的动力。而日本民族主义的勃兴,又必然刺激中国和韩国民族主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针对中国的民族主义,往往把另一个大国即美国也牵涉在内,而美国出于其对地缘政治的需要,往往对这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推波助澜。这更增加了这些国家民族主义的国际复杂性。

——郑永年《亚洲民族主义与区域安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知识界对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之间认识的区别和联系。并指出作者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民族主义”发展的特点。

 

查看答案

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数

(万人)

耕地数

(万顷)

耕地负荷数

(人/顷)

 

(千文/石)

1661

323.3

58.7

5.5

0.963

1685

332.4

72.7

5.3

0.539

1724

533.6

80.0

6.7

0.575

1753

1651.4

83.1

19.9

1.012

1784

3283.2

89.8

36.6

1.412

1820

4799.2

95.0

50.5

2.432

 

——(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材料二 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