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

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候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忽必烈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废除世袭制度

B. 加强军事控制

C. 抑制割据势力

D. 控制官吏任免

 

C 【解析】根据材料“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候符节,易地为宜”可知,元世祖忽必烈的做法有利于抑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A项废除世袭制度的说法与材料“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不符,排除。材料强调抑制割据势力,而不是加强军事控制,排除B项。控制官吏任免不是主要目的,抑制割据势力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陕西绥德汉画像石《牛耕图》原石拓片。据下图可知

A. 新的耕作模式开始出现

B.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C. 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D.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查看答案

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商鞅变法起至汉武帝和昭帝之间,古代中国实现了从“封建”到“帝制”的转变。这一转变是

A. 从家族政治到家国政治

B. 从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

C. 从世俗政治到神权政治

D.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查看答案

材料一: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般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文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看风水亦可导航;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是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是什么?造成中华文明的双重性原因是什么?

②材料二所说的“变革的阻力”指的是什么?

③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查看答案

“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是

A.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

B. 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

C. 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

D.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