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来说,在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中,既往视角更多集中...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般来说,在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中,既往视角更多集中在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方面。即以革命范式来解读这段历史。革命范式与现代化范式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从现代化化范式来看,一方面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同时,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又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荣维木《另一个视角:从抗日战争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顿挫与嬗变》

试以“抗日战争与现代化”为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相关史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示例1: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30年代中国实现关税自主,关税保护民族经济和支持财政的功能增强;实行币制改革,建立新的金融体系;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工业生产连续快速增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掠夺中国现代工业所需的资源,将东北排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外。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的战争破坏,日本在沦陷区建立依附于日本的殖民地经济。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被完全打断。 示例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增长,国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沿海工业内迁,较大地改变了中国西部地区工业落后的状况。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探索;减租减息、鼓励垦荒等经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民的物质生活,促进抗日进步力量的增长。中国摆脱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束缚,以平等的地位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此外,人民政治觉悟、民族意识提高,民族凝聚力加强,妇女解放等等,言之成理即可)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中国新的现代化因素积累的重要时期,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 【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围绕“抗日战争与现代化”这一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根据题目中的材料可知,其中提出了两个观点,一个是“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一个是“抗日战争使中国又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由于是要求围绕“抗日战争与现代化”,所以要将“日本侵华战争”改为“抗日战争”,这两个观点都可以作为观点来论证。论证应该从抗日战争中的史实中与现代化相关的史实进行史论结合的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管子》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管子》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乘,故地不辟则城不固……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

——《管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背景。

材料二  明朝万历年间的湖广官员冯应京提出:“士农工商,各执一业;又如九流百工,皆治生之事也。”又提出:“(商贾)阜财通商,所以税国饷而利民用,行商坐贾,治生之道最重也。”在“治生”思想影响下,明清时期一度出现“弃儒从商”的现象。黄宗羲认为:“今夫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商品经济思想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黄宗羲对传统抑末思想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37年8月,国民党要员陈诚提出,只有“利用大规模战争,调遣各省区部队”,为最良好的时机。建议得到蒋介石的认同。该建议的实施

A. 有利于实现国共军事合作

B. 统一了国民党内抗战思想

C. 消除了军阀拥兵自重局面

D. 强化了对红军的军事围剿

 

查看答案

下表为延安地区延川县第三乡321户(部分)阶级成分统计简表:

阶级

1935年1月

1939年12月

数目

百分比

数目

百分比

贫民

204

63.7

136

42.6

中农

50

15.6

123

38.2

富农

16

4.9

22

7.0

地主

12

3.8

0

0

 

 

由上表变化可知

A. 消灭地主是中共基本政策

B. 红军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

C. 边区政府注重根据地建设

D. 敌后根据地土改成效显著

 

查看答案

《新青年》自1917年开始倡导“文学革命”,但1919年前注意新文学的人并不多。1919年以后,白话文则以“一日千里”之势传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苏俄革命胜利的影响

B. 全国性爱国运动推动

C. 《临时约法》的执行

D. 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据此可知,当时

A. 士绅积极适应社会潮流

B. 绅商主导近代社会变革

C. 变法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