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

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晚明百姓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宋明理学发展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奢侈之风盛行

 

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已经打破了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出现了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社会的商品经济活跃,与宋明理学相反,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A项错误;D项只是表面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

A. 政府的提倡

B. 儒学的思辩化

C. 佛教的传入

D. 庄园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后初期到50年代末,西欧和美国建立了特殊的经济关系。1946年整个西欧的工业产量比1937年下降了30%,其中德国下降了69%,法国下降了28%,英国下降了4%,而美国却提高了47%。同时期,西欧主要国家的工北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由30.5%下降到22.2%,而美国却由41.4%上升到56.4%。二战前西欧九国的出口值是美国的1.5倍,而战后仅及美国的1/2。受到战争严重破坏的西欧经济的恢复需要资金、技术和设备,而在当时两种社会制度严重对立的形势下,西欧唯一能够依靠的是美国。而美国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也必然要援助西欧。在金融方面,美元实际上成为西欧各国唯一的国际支付手段,美国成了向西欧提供国际流通货币的中央银行总库。

材料二从50年代末开始,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1960年—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7%、4.4%和5.3%,而美国仅为4.3%,同时期以上西欧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增长78.7%、75.6%和100%,而美仅增长61%,1970年法国、联邦德国在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比1948年分别上升了1.9%和6.5%,而美国却下降了16.8%。但在当时,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还没有力量与美苏相抗衡。正如联邦德国前总统阿登纳指出的那样:“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当时美国认为推动西欧一体化有利于实施其对苏联的遏制政策,因此也支持西欧的联合。基于此,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指出:马歇尔计划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美国和西欧的关系需要“进行痛苦的调整,需要耐心,需要敏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幼香《二战后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并指出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知识,分析二战后不同时期欧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世界

中国

18世纪中后期

1750年,欧洲五国英、法、德、俄、意GDP共占世界份额17%。

1781年美国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1750年,中国GDP占世界份额32%,居世界首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国至此实现了全部的统一。

19世纪前半期

1832年议会改革,是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又一次进步。

18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至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不久颁布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820年道光帝登基,十日后其着手撤换军机大臣,改组军机处。

1838年至1842年,中国向外输出的茶叶年均在四千多万担,到1846年达到八千多万担,生丝出口,由三千余包增至一万八千余包。

1861年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为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19世纪60年代,中国发生洋务运动,近代工业产车;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上表为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前半期中外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比表中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体现中外比较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裁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责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帝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二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南宋政府的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摘编自王瑞来《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南宋以来中国古代出现的“靠近了现代的我们”的主要经济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