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

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C 【解析】试题分析: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A项是在中印和中缅总理会见时提出来的;B项是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宗旨;D项错误,中国是在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文化传承的平台,学校发展铭刻着时代的烙印。

材料一宋朝简明学制图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注:

国子学:最高学府,招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学生。

太学:招八品以下子弟或平民优秀子弟为学生,主要学习儒家经书、《内经》、《道德经》、《庄子》等。

辟雍:太学分校。

四门学、广文馆:准备参加科举的预备学校.武学:宋朝始设,为应对外患培养军事人才。

律学:设断案和律令两个专业。

书学、画学:主要学习书法,绘画专业课程及《论话》等理论课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官学教育的特点。

材料二东京大学于1877年成立。东大模仿德国大学的做法,国家主义色彩浓厚,文理科比例为6:4,鼓吹“法科万能”,为日本现代化培养出数以万计的政治、技术官僚和高级研究人员。到19世纪末,日本大部分阁僚均毕业于东京大学。到世纪之交,日本的医科大学借助于兰学时代的雄厚基础,已接近国际水平。1878-1900年共培养35200名大学毕业生,基本上满足了日本近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此外,日本认真学习西方的实业技术教育制度,注重中等技术专科人才的培养,到1900年中等实业技术学校已有290所,为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日本工厂,企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熟练、敬业的技术员和技工。明治时期的教育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大学创办的背景,并简述其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三1898年7月,光绪帝批准总理衙门上奏的《大学章程》,置仕学院。12月京师大学堂开学,设诗、书、礼、仪及春、秋六科。1899年,中西并学,除经史外,开设算学、格致、化学及英文、德文、法文、俄文、日文等普通课程,另立史学、地理、政治专门讲堂。为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教育的开端。

1902年,师范馆开学招生,甄拔各省绩学之士。振兴实业为其办学宗旨之一.1907年,进士馆改为法政学堂。1909年,始筹办分科,设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各科俱以预科及译学馆毕业学生升入,近代意义的大学初具规模。

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校,总监督改称校长。1917年,蔡元培任大学校长,整顿校规,祛除弊习,停办工、农各科,专办文.理、法三科。全校学生增至两千人,校中又创设各会,如进德会、哲学会、理科化学演讲会、雄辩会,体育会、技击会、阅书报社、学生储蓄银行、消费公社等。

——摘编自《北大简史:京师大学堂到2l世纪的北京大学》

(3)阅读材料三,对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改革促进社会进步。

材料一申不害变法简表

(l)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特点,对申不害变法进行评价。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强烈反应,工人阶级提出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进行不懈的斗争,一批社会热心人士在民间展开各种调查,呼吁政府特别是议会进行干预,解决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议会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采寻求解决途径.在1847年以后的30年中,议会相继通过(《河道法令》、《公共卫生法》、(《消除污害法案》等一系列法案。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当议会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之后,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例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1844年建立了城镇卫生协会,还在各地设立了卫生医官。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推动英国近代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因素。

材料三

(3)材料三是某位学生绘制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示意图。依据图示及所学,论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循序渐进中进行”。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追求。

材料一

(l)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时期政治方面的特点。

材料二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之后,德文《《圣经》广泛传播于西欧。1541年瑞典语《圣经》出版,I550年丹麦语《圣经》出版,1584年斯洛文尼亚语《圣经》出版。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士、丹麦等国在16世纪都出现了自己民族语言的《圣经》译本。

——摘编自张洁颖《从翻译角度看宗教改革和语言革命》等文章

(宗教改革)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一有些是国家级的,有些是王侯级的,有些是省级的,有些则局限在一个城市。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不管教会是仍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的一个派别,都是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宗教改革代表了现代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16世纪欧洲民族国家观念主要是指摆脱天主教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实现民族独立自主。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是欧洲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材料三一般说来,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何谓民族意识?有学者解释说:“民族意识,乃人民能巍然雄立于宇宙之要素,亦日民族自觉。简言之,即民族自知其为民族之谓。”五四运动时期是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升华时期。

——摘编自史革新《略议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四次觉醒》

(3)简述五四运动时期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

 

查看答案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 铁路出现于蒸汽时代

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写于电气时代

C. 相对论出现于信息时代

D. 进化论出现于科学时代的开始阶段

 

查看答案

下列对近代西方重要法律文献理解正确的是

A. 《权利法案》以成文宪法形式首创代议制民主

B. 美国1787年宪法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结束了法国的君主制度

D. 德意志帝国宪法肯定首相在政权中的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