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纽约时报》中文网10日刊登题为《中国把“门罗主义”用到亚洲》的评论文章指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可能会试图把美国挤出亚太地区,就像美国在十九世纪把欧洲大国挤出西半球那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 中美实现了亚太地区利益新平衡 B. 国际格局形成中美两极争夺局面
C. 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中美冲突的必然性影响世界安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路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A.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
B. 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
C.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D. 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有学者认为,世界政治力量非常分散,根本无法用单极、多极或霸权加以描述。世界不仅存在着“一超”和“多强”及它们之间的博弈,而且还存在越来越强大的“非极力量”( 众多不能成为“极”的中小国家和没有“极”参加的非国家行为体)。大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取决于它与“非极力量”寻找共同语言的能力而非其军事实力。“非极化”发展势头强劲。这表明( )
A. “一超多强”被“非极化”取代
B. 大国霸权的影响正在逐步遭到削弱
C. “非极化”趋势妨碍全球化进程
D. “非极力量”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2014年4月16日《北京日报》报道,外交部长王毅1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中俄双方已经商定,2015年共同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当前形势下,这对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要密切配合,办好有关活动。这从一侧面折射出
A. 中俄两国在对待二战的问题上具有一致性
B. 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已使联合国名存实亡
C. 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D. 中俄两国力图恢复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杜鲁门曾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这说明( )
A.美国愿意与日本结成伙伴关系
B.两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经济依赖性强
C.美日关系体现了平等与互相尊重
D.多极化趋势下,美日关系的新变化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A. 德国的分裂状态
B. 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 “9·11”事件
D. 北约和华约的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