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良好知...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 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D. 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规律

 

C 【解析】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故C项正确;A项是对“致良知”的机械的错误的解读,B项错在“圣人独有”,D项错在“客观世界”,应是内心世界,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朱子语类》中说:“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在此,朱熹

A. 重申君臣父子等级观念

B. 强调道德纲常即天理

C. 关注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强调理学的社会功能

 

查看答案

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除井田,民得买卖”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查看答案

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 儒家、法家

B. 法家、道家

C. 墨家、道家

D. 儒家、道家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申君,屈君而申天。”这一言论意在

A. 说明“春秋之法的不合理”

B. 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

C. 宣扬法家“依法治国”思想

D. 批判先秦“天人合一”理论

 

查看答案

“你看看那些问题少年,父母爱他没有用,老师教他没有用,乡亲们劝他没有用,警察拿着手铐和绳子来,他就乖了。有用的是什么,不言自明。”与说者的认识接近的是

A. 儒家思想

B. 墨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