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A.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

B.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C.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收集1993年江泽民出席西雅图会议有关材料

D. 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日联合声明》有关材料

 

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错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而《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于1972年,B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于2001年,C错误。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签署,中日正式建交,D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丽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香港、澳门回归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查看答案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五项原则出自

A. 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

B. 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 新中国与周边国家建交过程之中

D. 万隆会议上

 

查看答案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奉行

A. “一边倒”政策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查看答案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 “不结盟”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独立自主

D. 求同存异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材料二:基辛格在他的回忆录中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它们当中很多国家长期以来感到苦恼,一方面它们不愿同我们对立,另一方面讨好强大的中国又对它们有利。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它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处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它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基辛格所说的“阿尔巴尼亚提案”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