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时代·主题·行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国...

时代·主题·行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

力量发展简表(国民党党员不包括军队党员)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国民党

共产党

1927年

党员将近20万;有国民革命军

党员突破6万;掌握少量部队

1937年

党员52万;

约200万正规军

党员4万;

军队5.6万

1945年

党员311万;

军队约500万

 

党员120万;

军队120余万

 

 

——摘编整理自《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等

(1)邓小平指出“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对付日本军国主义。抗战的胜利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也合乎两党利益。”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阐释。

要求:史实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全面,逻辑清晰。

材料二1985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命题。2017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2)邓小平和习近平对时代主题有相同的认识。解读1976年以来,基于此认识中国做出的重大政策调整。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评分标准: 水平四:能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国家、民族和人民,以及两党等两个角度论证国共合作的积极影响;能够从对抗日战争本身和抗战胜利两个阶段,论述合作对国家民族意义更为重大;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水平三:无时代背景,两个角度论证较全面,两个阶段的影响较清晰;或结合背景论证,角度较全面,但阶段不清晰,有一定逻辑。 水平二:无时代背景,两个角度论证较全面,没有分阶段;或结合背景论证,但角度不全面,没有分阶段,有一定逻辑。 水平一:无时代背景;史实论证没有角度,逻辑不清。 (2)评分标准: 水平四:能够写出政治(或外交)、经济、思想文化等3个方面的政策调整,相关背景分别之与相对应,能够全面概括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逻辑清晰,语言表述规范。 水平三:能够写出3个方面政策调整,相关背景基本对应,能够较全面概括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述较规范。 水平二:能够写出2个方面政策调整,或写2项背景,能够概括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有一定逻辑,语言表述较规范。 水平一:能够写出1个方面政策调整,或写1项背景,或1项成就。 【解析】(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要结合时代背景,可以从国家、民族和人民,以及两党等两个角度论证国共合作的积极影响;能够从对抗日战争本身和抗战胜利两个阶段,论述合作对国家民族意义更为重大。本题答案不唯一,但必须围绕题中观点进行分析。 (2)首先根据材料,理解二者的共同认识是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两大主题。再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指出相应的政策调整。第三,注意时间为1976年以后。如: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恢复高考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几经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0—1980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次序排列一览表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第4位

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90年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1937年

 

 

———

——

1950年

美国

苏联

———

——

1980年

美国

日本

苏联

联邦德国

 

 

(1)在①②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

①依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后期工业后来居上的两个国家名称,简述其发展的共同原因。

②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格中1937年排前两位的国家名称,分别简述其领先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60~80年代,世界工业生产总值次序变化对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中西交流与互动,折射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

材料一714年,唐朝在广州正式设立了管理海外贸易的专门机构——市舶司。唐朝对外商采取积极的奖励政策,海外贸易主要由政府组织进行。唐政府努力发展丝织、制瓷等手工业,促进了丝绸和瓷器作为出口外销商品的生产。唐朝的财政以盐茶为大宗,并不很重视市舶收入。

北宋政府在杭州、明州(今宁波)、温州、密州(今山东胶县)、秀州(今上海淞江县)等地设市舶司。私人贸易的规模大大超过了官府贸易。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宋朝制瓷业有了飞跃发展,瓷器成为外销的重要商品。

——摘编自《中国文化史新论》《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宋海外贸易的变化。

材料二16世纪以来,许多欧洲传教士经海路来到中国,向欧洲传送回众多的信息:中国的制瓷工艺、儒家思想、科举考试制度等。17世纪以后又传述了康熙的“圣王”形象。耶稣会传教士表扬中国的制度是符合柏拉图“理想国”理念的理性秩序。18世纪以后,当欧洲文明兴起的时候,“中国”两字的内涵发生了转变,从“理想国”一下变成了“贫穷”和“愚昧”的代名词。

——摘编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时代背景(从欧洲的角度)

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印象

16世纪

①文艺复兴

民族国家兴起

中国的制瓷工艺、儒家思想、科举考试制度等

17世纪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启蒙运动在英国兴起

18世纪

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

从“理想国”变成“贫穷”和“愚昧”的代名词

 

 

材料三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1874年李鸿章提出“内须变法”的主张。他认为:“洋人要挟与否,视我国势之强弱。我苟能自强,而使民物殷阜(富足),洋人愈不敢肆其要求。”他充满信心地说:“安见百数十年后不能攘夷而自立耶?”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鸿章体现上述思想的实践活动。

 

查看答案

(题文)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摘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

材料二  《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摘自《世界:一部历史》

(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下图为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铸钱。秦半两钱重8克左右,面铸篆书“半两”2字,史称“重如其文”。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使用和研究两个角度分析秦青铜“半两”钱母范的阶值。

 

查看答案

在近代科学发展史上,某理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该理论成就是

A. 经典力学体系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查看答案

1970年上映的电影《滑铁卢战役》由意大利人投资,苏联人执导,演员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主要拍摄地在苏联乌克兰地区,动用了万余名苏联红军做群众演员。这说明

A.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 两大阵营在某些领域有合作

C. 欧美文艺界推崇拿破仑

D. 戈尔巴乔夫改革使局势失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