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手段    D.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 【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封建有四次反动,即封建统治者仍然幻想依靠血缘关系维护统治,说明血缘政治影响深远。故答案为B项。分封制对加强中央集权不利,排除A项;从四次“反动”的结果看,没有得到强化皇权的目的,排除C项;封建社会分封制残余的存在不是分封制的发展和完善,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著名领导人戴高乐,一直主张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二战后超国家主义的一体化;而他在1958年再次执政后,却做出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决定,并积极配合《罗马条约》的实施。这说明戴高乐

A. 思想根植于民族主义

B. 反对二战后欧洲的联合

C. 主张贸易保护主义

D. 顺应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查看答案

李贽说:“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这反映出李贽

A. 宣扬男女平等

B. 批判愚昧和迷信

C. 挑战封建礼教

D. 反对封建专制

 

查看答案

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教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这一流派

A. 研究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行为准则

B. 从哲学高度论证伦理纲常的合理性

C. 提出与佛道学说对立的新儒学理论

D. 探寻格物致知和本心体悟的明理方法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欧洲中世纪粮食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四倍,而云梦秦简则显示当时中国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 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

B.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黑暗统治妨碍其发展

D. 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领先世界

 

查看答案

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A.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C. 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D.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