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 ...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二者的共同点是

A. 重视智慧发展

B. 关注理性思考

C. 强调道德素养

D. 强调等级秩序

 

C 【解析】美德、良知均是强调人的道德素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智慧发展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关注理性思考的是启蒙思想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

A.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B. “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

C.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

D.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

 

查看答案

“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离迹师神”。上面说法符合哪一时代的书法艺术风格

A. 魏晋

B. 盛唐

C. 宋代

D. 明朝

 

查看答案

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C.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查看答案

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

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查看答案

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中外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