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察举制与科举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察举制与科举制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1)内涵:“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变化: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 (2)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扩大行政人员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行政效率提高;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或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考试选官有利于公平公正。。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品德、学问、议政能力”“长官举荐”“人、门兼美”等信息,可从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等方面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表格“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自由报考”“取士不问家世”等信息从取官方式、取官范围以及取官标准方面分析回答。 (2)关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可从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扩大行政人员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行政效率提高;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或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考试选官有利于公平公正等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材料二“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识大体,立意把相权拿归自己,换言之,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这也罢了。……但因宋初承袭五代积弊,社会读书人少,学术中衰,反对的也只晓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揽大局,来为有宋一代定制创法。”

——以上均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宋朝在政治体制上未能有“大变动”的原因有哪些?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据材料二,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查看答案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 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

C. 宦官集团

D. 胡惟庸集团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缓和了阶级矛盾

C. 打破了世袭特权

D. 促进了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以一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

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 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 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