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清代赋役制度的变化,对人口的关注也从赋役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清代赋役制度的变化,对人口的关注也从赋役角度的“人丁编审”逐步转化为以人口数量统计为目的的“保甲造报统计人口”的阶段,而此间乾隆六年(1741)可谓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分界点。据学者们研究推算,乾隆六年,中国的人口约有1.43亿,乾隆七年约1.60亿,年增长率高达114%。不过其间各级地方政府在人口统计过程中存在着“约略开造”的问题,乾隆四十年(1775),在乾隆皇帝的严厉谕旨下,各地方应当是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人口统计,人口大约达到了约2.65亿,年增长率高达197%。

——朱义明《清代中前期人口数量及增长率的辩析与重估》

材料二  18世纪初,英国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緩慢。至40年代左右在人口的动态上发生了一次大的变化,持续了很久的高死亡率开始下降。到80年代,英国人口显著增长,这种增长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20--30年代达到頂峰。这次人口增长速度在英国人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兰开夏、瓦立克夏、约克郡的西来丁在1701年到1751年人口分别增长了33%、28%、26%,甚至一些古老的工业郡,像位于西部纺织工业中心的格洛斯特在同期人口增长也超过了30%。在特伦特地区1743年至1764年62个农业村总人口增长了12.7%,1764 年至1801年进一步增长了38.7%;而这两个时期,附近的40个工业村,人口增长率分别为47.8%和96.5%。

——李翠云《论18世纪英国人口增长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乾隆年间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18 世纪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1)原因:政治统一,社会稳定;小农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变革;统计更加准确;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医疗水平的提高。 影响:加剧了人地矛盾;推动租佃关系的普及;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制约了新技术的推广;固化小农经济,阻碍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为工商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环境恶化 (2)特点:增长率低于同期中国;城市增长率高于农村(不均衡性) 原因:农业相对落后;圈地运动;工业革命后新生产方式的推广;城市化进程加快;殖民扩张;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医疗水平和制度的进步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朝乾隆年间人口增长的原因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经济方面要突出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的变革等,政治方面要突出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法等。至于影响要分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两个方面回答,例如,人口增长造成了人地矛盾、环境恶化,但却能提供更多的劳动力等。 (2)英国18世纪人口发展的特点主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英国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緩慢,二是城市人口增长却非常快,原因则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例如,可以突出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所以城市人口增长快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美国的体力劳动者,包括白领工人、服务工人和农业工人在内,在整个职工人数中的比例,1900年时占了82.4%,但到1980年已降到49.2%。其中,农业人口由37.5%降到2.7%导致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滞涨不断恶化

B.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C. 美国经济迅速发展

D. 高科技革命的发展

 

查看答案

1930年,斯大林指出,新经济政策不只是预计到退却和容许私营商业活跃……实际上,新经济政策同时也预计到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分子进攻,缩小私营商业的活动范围,相对和绝对缩减资本主义成分。这说明他

A. 充分肯定新经济政策成就

B. 抓住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C. 加强推行全新的经济模式

D. 发起面向资本主义的进攻

 

查看答案

初生是指类似发明的现象,是第一次出现的新事物。衍生是指类化发明以后,继起者的模仿或修改。下列现象属于衍生的是

A. 中国的文官制度

B. 美国民主共和制

C. 英国君主立宪制

D. 日本的工厂制度

 

查看答案

按照亚里斯多德的说法,每一种德行都处于两种恶之间,这两种恶的一种是不及,另一种则是过分。与此精神最相近的是

A. 真理至上

B. 中庸之道

C. 为政以德

D. 礼法并施

 

查看答案

1957-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增长了6倍多,从9644万吨增加到57144万吨。但每吨能源生产的国民收入却是下降的,从942元下降到527元,减少了44%,这说明

A. 计划经济体制有优势

B. 经济建设全面衰退

C. 国民经济发展代价大

D. 阶级斗争破坏建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