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1年10月某报刊登文章写道:“辛亥之秋,八月既望,武昌起义,各省回应。……...

1911年10月某报刊登文章写道:“辛亥之秋,八月既望,武昌起义,各省回应。……预料中国此次革命,大功必可告成。”材料中“大功”后来主要表现为

A. 以共和制取代封建帝制

B.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C. 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

D.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 【解析】材料信息说的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明确的反帝,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广大的民众中,故C项错误;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不是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和约批准后,清帝下罪己诏曰:“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A. 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B. 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以到长江口岸航行

C. 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D.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建立

 

查看答案

贞观元年,唐太宗曾对王珪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比来(近来)护己之短,遂成冤隙。或苟避私冤,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唐太宗认为

A.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B. 中书省门下省不该互相牵制

C. 制度实行的效果与初衷不符

D. 三省六部制能抑制宰相权力

 

查看答案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 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查看答案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

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2)把材料中的人物按不同的写作风格归类。任选四人各写出一部代表作品

(3)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