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

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国人不断启蒙的过程。时代不同,各个时期的启蒙主题各异。某时期的启蒙主题是“群(族群,即民族国家)”,而不是“己(个人)”。这是要告诉中国人: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种启蒙思想或运动最有可能是

A. 明末清初具有民主色彩的启蒙思想

B. 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

C. 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

D. 以民主、科学相号召的新文化运动

 

C 【解析】维新思想盛行的时代背景是列强欲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借鉴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号召中国人民自强保种,这与材料中“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观点相符,故C正确;“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这是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在中国近代,借鉴进化论思想的是严复,明末清初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等等,他们主张限制君权、经世致用等等,与材料不符,故A错误;林则徐、魏源属于抵抗派的代表人物,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用来抵抗西方侵略,与材料中“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观点不符,故B错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内容有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并且斗争矛头指向的是袁世凯的尊孔复古,与材料中“世界是弱肉强食的生存竞技场,中国虽是大国但不是强国,再不觉醒,就要灭亡了”观点不符,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五四新文化诸健将攻击旧传统的激烈文字中,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最沉痛也是最深刻者。它以文学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孔教的“吃人“本质,影响至深至远。自此以后,“吃人的礼教“一语传遍海内。鲁迅的做法

A. 相示了儒学的真实本质

B. 推翻了儒教的统治地位

C. 是特定条件下的必要选择

D. 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出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是

A. 商业利润的刺激

B. 救亡的爱国情怀

C. 政府政策的扶植

D. 先进技术的引进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说:“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评论是针对   (   )

A. 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D. 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

 

查看答案

《东洋近代史》中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理由应是

A. 宋代文艺更多在士大夫阶层繁荣,而非在资产阶级中复兴

B. 宋代自然经济仍占主体,而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 两者的内容和所处背景很大不同,不是并行等值的发展

D. 宋代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的衔接期,并不标志着重大的思想变革

 

查看答案

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政埋头经济不问政治的偏向,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间经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逐渐发育和成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在政府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成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 中体西用成为维新共识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

C. 社会团体彻底摆脱政府管控    D. 君主立宪进入改革议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