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柜坊又称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变,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南宋《武林旧事·游手》把柜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类中,官府常加取缔。据此可知柜坊
A. 弊大于利
B. 不利于经济发展
C. 具有多重属性
D. 搞活了民间资本
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 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B. 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庭宗族势力的干预
C. 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
D. 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 人口(人) | 人均土地(亩/人) |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 27355462 | 32.54 |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 102750000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 208095796 | 3.56 |
A.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B.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白居易《卖碳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A. 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 沿街开铺的街市
C. 地方自治的市镇
D. 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从公元25年到公元140年之间,汉代的人口从5900万减少到4800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豪强势力,隐匿人口
B. 农民起义导致人口减少
C.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D. 军阀割据,战乱不断
“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盐铁官营’政策。”这一政策
A. 彻底解决国家赋税问题
B. 推动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
C.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D. 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