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

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据贝琼《横塘农诗序》说:“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数年之中,既盈而复,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这一做法

A. 动摇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B.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C. 保证了皇室土地所有制

D. 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B 【解析】明朝仍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强迫各地富户迁徙的政策并不能动摇地主土地所有制,故A项错误;“三吴巨姓,享农之利而不亲其劳……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说明江南富户受到迁徙的政策打击,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与保证皇室土地所有制无关,故C项错误;强迫各地富户迁徙的政策也不可能杜绝土地兼并现象,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要靖至万历

顾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 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 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C. 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D.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查看答案

唐代柜坊又称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变,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南宋《武林旧事·游手》把柜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类中,官府常加取缔。据此可知柜坊

A. 弊大于利

B. 不利于经济发展

C. 具有多重属性

D. 搞活了民间资本

 

查看答案

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A. 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B. 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庭宗族势力的干预

C. 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

D. 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 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B. 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C.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 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查看答案

白居易《卖碳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

A. 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

B. 沿街开铺的街市

C. 地方自治的市镇

D. 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