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辨析“小学”与“大学”的区别,日“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材料三:朱熹为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教条》,主要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兑,夫妇有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言忠信,行笃敬。

材料四:1891年,康有为创办学堂,制定学规“天下道术至众,以孔子为折衷,孔子言论至多,以论语为可尊,论语之义理至广,以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言为至赅。今举四言为纲,分注条目,以示人德焉。”“公与诸子日夕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时功课共有七条:读书、养心、治身、执事、接人、时事、夷务。……其见于形式者如音乐、兵事体操诸课,皆属创举。”                              

——《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和康有为讲学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康有为讲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1)三纲(等级);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 (3)同:内容上都突出了儒学传统教育;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异:朱熹注重儒家传统道德教育。 康有为注意德、智、体全面发展;康有为讲学内容包含了近代西方时政;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 认识:康有为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其讲学具有近代教育特征;康有为创立学堂面临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背景,具有救亡图存的特点;康有为讲学将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经济学说相结合,其内容仍未脱离儒家传统。 (4)启示: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会因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各取所需。 【解析】(1)根据材料一,董仲舒强调君臣、父子、夫妇的等级秩序,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的三纲伦理;根据王道三纲与天的关系可以得出天人感应的思想;董仲舒提倡凡是不在六艺之科,不是儒家孔子学说的学术都该禁绝,这是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现;董仲舒希望禁绝邪辟之说,统纪为一、法度章明,说明了他的大一统,主要为文化大一统的主张。 (2)朱熹之语大意为,小学主要涵养性情,大学进行理论充实。小学学习事物的之然,大学学习事物之所以然,即小学学习了解事物的表现等知识,大学要探究事物这所以如此的原因道理。概括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3)材料三中教条大意为,父子之间要讲求父慈子孝的亲情,君臣之间要讲求忠义,夫妇之间要讲究男女之差别,长幼之间要讲求规矩,朋友之间要讲求诚信。广泛地学习达到博览,仔细考求学问,谨慎地思考,明晰分辨道理是非,坚定地贯彻实行这些。言语要真实可信,行为要谨守恭敬。材料四中学规大意为,天下的学术流派众多,都以孔子的为中正之说,孔子言论流传很多,以《论语》最为使人尊崇,《论语》的义理广大,以立志于贯彻天道,以道德为依据,依靠仁义,对于一些具体技艺做到熟练,这四个方面为概括。今天举出这四句话为纲领,分条目注解,用来展示人们该具备的德艺。康有为与学子们朝夕不倦进行学术交流,大力阐发仁义的道理,以及中西的历史现状,和拯救中国的方法......当时功课一共有七类:读书、涵养心性、修养身心、处理事务、待人接物、时事政治、洋人事务。......这些内容表现的形式在于比如音乐、兵事体操一类课程,都属于创举。结合翻译归纳朱熹与康有为思想的异同即可。对康有为思想的认识可以从其思想产生的原因背景、特点以及局限性进行分析。 (4)从董仲舒、朱熹、康有为三人思想的异同对比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以儒学为基础,进行了符合时代潮流的阐发,这说明儒学的发展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他们对于儒学的阐发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即现实利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启蒙运动的参与者中,孟德斯鸠列举被告的种种权利,卢梭为儿童的权利辩护,伏尔泰为司法不公的受害者平反昭雪,康德分析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捍卫人道精神    B. 倡导人性解放

C. 批判专制统治    D. 呼吁宗教宽容

 

查看答案

传记学家阿尔森·古留加这样评述西方近代哲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一方面他将自己感性的生活欲求压缩到如此低微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又把理性的精神探索发挥到了如此的淋漓尽致。他从没有出过远门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A. 苏格拉底    B. 莎士比亚    C. 孟德斯鸠    D. 康德

 

查看答案

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

A. 因行称义    B. 先定论    C. 信仰得救    D. 教随国定

 

查看答案

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来说就够了。这正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一切。这说明他(  )

反对信仰基督教  推崇自由、平等、博爱

追求现世的幸福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画作中圣母侧身而坐,照看着两个正在嬉戏的孩子,洋溢着 人世间的幸福、美好。这反映了

A. 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C. 宗教改革运动成果显著

D. 西方浪漫主义美术产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