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美国通过《农业调整法案》,对农产品实行价格支持,把粮食价格提到市场均衡价格之上,使农民每年以等量的农产品能够交换到相同数量的工业品。1938年2月,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二个《农业调整法》。罗斯福政府此举意在
A. 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 把国民经济纳入计划轨道
D. 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对全国6000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以亲切诚挚的声调、质朴实用的语句,对全国人民就银行暂停营业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劝告和教育,他说:“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其目的是
A. 克服金融危机
B. 调节工业生产
C. 解决农业危机
D. 化解劳资矛盾
1929年6月,华尔街投资大师财政家伯纳德·巴鲁克于写道,“世界的经济形势似乎即将大幅度地向前发展。”同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也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继续下去。”这表明
A. 危机中政府刺激人民消费信心
B. 美国经济仍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C. 胡佛坚信市场可以调节好经济
D. 人们对即将到来的萧条准备不足
1841年英国进口税种有1163种,到1853年减少到466种,1862年减少到44种,1882年减少到22种。英国此举
A. 导致了工业品进口大量增加
B. 增加了土地贵族的收益
C. 有利于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D. 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农业 | 工业 | 服务业 |
1882年 | 42% | 39% | 19% |
1907年 | 35% | 42% | 23% |
A. 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
B. 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C.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在纪录片《世界历史》中提到,人们可以不住在农场,可以在二月份吃上蓝莓(一般夏季结果),能接受十二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这一切都应归功于
A. 民主制度
B. 地理大发现
C. 工业革命
D. 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