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 朝代 唐代 ...

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

朝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数量

2人

5人

21人

710人

7098人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政府治国严谨

B. 世风每况愈下

C. 儒学地位衰落

D. 理学摧残人性

 

D 【解析】唐宋元三代妇女守节数量不多,所以政府治国严谨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守节是当时的社会习俗,不能说明社会风气问题,故B项错误;守节的妇女在明清时期明显增多,这与宋朝以后的程朱理学对女子的束缚有关,这体现了理学地位的上升,也体现了理学摧残人性,故C项错误,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家韩非与董仲舒思想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 主张“仁政”

B. 提倡法治

C. 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认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查看答案

“小孩在井边玩耍,不小心跌入井中。路过井边的人,见此情景都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助这个小孩。……他抢救孩子,惟一的原因是出自于天生的同情心。”这是战国时期某儒学思想家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打的一个比喻。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荀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871年,沙俄趁我国发生西北回民叛乱之际出兵强占伊犁地区。曾纪泽主张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伊犁问题。他把伊犁问题划分为分界、通商、偿款三大端,三者中他以分界为最重要,最终通过在商务和赔款上对俄国的让步与俄国签订了《伊犁条约》。曾纪泽使俄签订了《伊犁条约》受到中外人士的普遍赞誉。但他为了避免战争,甚至对沙俄一再让步,使中国丢失了一些本来可以收回的权利。

曾纪泽认为“外国人不讲道理,中国人不明事势”是中外屡次发生冲突的根源,要想避免冲突,中国人首先应该严格约束自已,诚待西人,无错可纠,只能是“理屈在彼”,而不可能“理屈在我”。他还提出“邦交不可长恃”,即当时所谓的邦交或结盟虽然是必要的、可行的,但是中国不能因此就有恃无恐,倚赖其他国家,自强才是外交的后盾,坚持外交的自主性。

——整理自李芸《曾国藩、曾纪泽外交思想之比较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曾纪泽在外交上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曾纪泽外交主张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0日,斯大林在联共(布)十八大上申明:苏联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我们卷入冲突中去”。8月20日晚,希特勒致电斯大林,要求商讨签约事宜。8月23日,两国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不仅帮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困境,而且束缚了国土辽阔、军事力量强大和反侵略决心坚定的苏联,模糊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认识,阻挠并推迟了英法与苏联之间反德统一战线的建立,最终直接推动了二战的全面爆发。“苏联直接死于战场的人数是2700万。”另据统计,苏联有1700座城镇和7万个村庄被夷为平地,被摧毁和损坏的工厂企业达31850个。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大林同德国人签约也像英法政府推行的绥靖政策一样,从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韵结果告终。

——摘编自任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二战的爆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最早对江南地区官田税赋进行改革的是周忱。明宣德五年九月,大学士杨荣推荐周忱以户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周忱从解决税粮在征收、贮藏、运输中的一系列问题着手,针对粮长在征收田赋时常私造大斛,大斗进,小斗出,他“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并设《拨运文薄》登记支拨起运数目,《纲运文薄》开列运输途中的应开支项目,以备核查,遏止了税粮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粮长自盗行为的发生。当时,在税粮被征收时,势豪大户只供正额,不交加耗,结果耗米全部由普通百姓交纳。周忱于宣德八年奏行《加耗折征例》:田赋征收的耗米须依据上一年耗米支出的盈亏数额来确定,每年多寡不一,“每正粮一石,收平米一石七斗”。严格地说,“平米法”并不是对当时官田赋税畸重现象进行改革,仅仅是对田赋加耗做适当调整,对加耗的改革实际上是明中叶田赋制度改革的前奏。

——摘编自董郁奎《试论明中叶的财政危机与浙江的赋税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周忱田赋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周忱田赋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