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
中国报刊上的图片:《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 | 日本报刊上的图片:《清国媾和使来朝谈判之图》,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 |
A. 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
B. 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 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
D. 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明沈思孝《晋录》记载:(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给予)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材料反映晋商
A. 借用族人资本经商
B. 合伙经营诚信为本
C. 经济活动重“契约”
D. 采用雇佣劳动关系
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霍光奏议表明汉代
A. 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
B. 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C. 儒学已成为统治思想
D. 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
《吕氏春秋》载:“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材料表达的思想
A. 与孔子“仁”、“礼”思想一致
B. 适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
C. 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
D. 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代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思想启蒙的不断深入。
材料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摆脱了教会的束缚,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
萌芽。但是,文艺复兴相当重要的成分是向希腊人文精神的回归,还没有产生一种新的精神取代它。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的“宗教伦理”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这种看法不很全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带来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而仍然是封建民族国家。工业化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成立,仅有宗教的伦理还不够,还要有与其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就是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体系。
——摘编自方汉文《西方文化概论》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体系的发展和影响。
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救亡与启蒙难解难分。中国的启蒙即源于救亡,救亡是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因。与法国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毋宁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这种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消长,与其说是“救亡压倒启蒙”,毋宁说是“启蒙转化为革命”。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发展的特点。简要说明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经济政策既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的反映,又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产生强大的反作用。
材料一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谷物进口,维护高粮价的《谷物法》。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英国正处在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超过农业占据了主导,出于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应该给予农业以政策性保护,限制粮食进口。另一位经济学家李嘉图认为,土地利益集团往往是把获得的利润用在奢侈生活上,而不是去进行投资;允许谷物自由贸易,进口低价谷物,工厂主就可以降低工资,增加利润,促进工业发展;因此《谷物法》给英国带来的只能是工业发展停滞。19世纪30、40年代,自由贸易论者和保护主义者围绕这一法令的斗争更加激烈,《谷物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846年,英国议会通过决议,废除《谷物法》。
——摘编自吕佳《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及其社会根源》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两位经济学家支持、反对《谷物法》的理由。结合所学,分析《谷物法》被废除的原因。
材料二1937至1949年,通货膨胀始终是困扰国民政府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税收主要依赖东南沿海的关税与盐税,东南沿海沦陷后,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同时,内地的工业化建设也尚未完成,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加剧纸币贬值。商业投机也促使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又使政府不得不增发纸币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尚未恢复之时发动内战,导致赤字继续扩大,人民对法币的信心降至最低。此外,国民政府还把通货膨胀当作一种有效聚敛财富的方法,通过操作预算,官僚资本进一步壮大。
——摘编自刘方健《南京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37—1949年中国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1952-1956年主要经济指标发展变化图(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经济统计年鉴
(3)依据材料三,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