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
A. 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
B. 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
C. 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
D. 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
下面是当时中日两国公开出版物刊载的关于马关谈判议和的手绘场景图,这组图片
中国报刊上的图片:《各国钦差会同李傅相议和图》,中坐长须长者为李鸿章。 | 日本报刊上的图片:《清国媾和使来朝谈判之图》,穿西式礼服者为伊藤博文等。 |
A. 一手资料,史料价值高
B. 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C. 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
D. 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明沈思孝《晋录》记载:(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给予)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材料反映晋商
A. 借用族人资本经商
B. 合伙经营诚信为本
C. 经济活动重“契约”
D. 采用雇佣劳动关系
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霍光奏议表明汉代
A. 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
B. 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C. 儒学已成为统治思想
D. 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
《吕氏春秋》载:“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执一,所以抟之也。一则治,两则乱。”“攻无道而伐之义,则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材料表达的思想
A. 与孔子“仁”、“礼”思想一致
B. 适应了国家统一的趋势
C. 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
D. 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代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思想启蒙的不断深入。
材料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摆脱了教会的束缚,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
萌芽。但是,文艺复兴相当重要的成分是向希腊人文精神的回归,还没有产生一种新的精神取代它。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的“宗教伦理”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这种看法不很全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带来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而仍然是封建民族国家。工业化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成立,仅有宗教的伦理还不够,还要有与其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就是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体系。
——摘编自方汉文《西方文化概论》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体系的发展和影响。
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救亡与启蒙难解难分。中国的启蒙即源于救亡,救亡是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因。与法国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毋宁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这种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消长,与其说是“救亡压倒启蒙”,毋宁说是“启蒙转化为革命”。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发展的特点。简要说明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