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争与和平】 材料沙皇一开始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并认为欧洲大国不会联合起来反对他,...

【战争与和平】

材料沙皇一开始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并认为欧洲大国不会联合起来反对他,而英国则试图恢复和平,但并未料到俄罗斯的计划会遭到抵制,甚至是武力抵制。英国的政策取向助长了沙皇坚持其立场的决心。起初,内阁对俄土冲突的某些方面反应迟钝,它似乎没有考虑到俄土之间会发生一场冲突。它认为,解决矛盾分歧的途径是协调法俄利益,其次才是协调英俄之间的利益。斯特拉福德(英国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对事态发展洞若观火,他选择从土耳其的立场来处理整个问题。斯特拉福德并不认为他有集结舰队必要,即便如此,他的一举一动在沙皇看来也是来者不善。显然斯特拉福德和内阁之间存在着政策冲突,这缘于在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大使与本国政府在应对俄罗斯挑战时的互动偏差及实现同一战略目标的不同策略手段。英国内阁一度认为俄国的要求并不过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调节法俄的圣地之争加以解决。当内阁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后,它对俄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因为现在的俄国不再只是在挑战法国的宗教利益,而且已经威胁到英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了,英国必须还以颜色。从一开始斯特拉福德对俄国的要求就不报幻想。

——摘自黄鸿钊《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俄国的近东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土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俄土战争中的态度及其影响。

 

(1)原因:①俄国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政治困境。②俄国错误估计了英法等欧洲大国对待战争的态度。③英国政府为了本国利益对俄政策不统一,对俄国采取暧昧态度,助长了俄国发动战争的野心。④土耳其的经济和战略地位重要及其日益衰落。⑤挑战法国在“圣地”的宗教利益。 (2)态度:战争爆发前为了保障欧洲均势主张协调法俄矛盾,维持欧洲和近东和平,纵容俄国。战争爆发后,对俄态度逐渐转向强硬、对抗。 影响:英国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遏制了俄国在近东的扩张,保障了英国在近东的利益,也暂时维持了欧洲的均势。 【解析】(1)原因:根据克里米亚战争前俄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知识得出:俄国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政治困境;根据“沙皇一开始就知道他需要什么并认为欧洲大国不会联合起来反对他”“而且已经威胁到英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了,英国必须还以颜色”得出:俄国错误估计了英法等欧洲大国对待战争的态度;根据“英国的政策取向助长了沙皇坚持其立场的决心”得出:英国政府为了本国利益对俄政策不统一,对俄国采取暧昧态度,助长了俄国发动战争的野心;根据“现在的俄国不再只是在挑战法国的宗教利益”得出:挑战法国在“圣地”的宗教利益;并结合土耳其的经济和战略地位重要及其日益衰落的状况分析总结。 (2)态度:根据“英国则试图恢复和平,但并未料到俄罗斯的计划会遭到抵制,甚至是武力抵制。英国的政策取向助长了沙皇坚持其立场的决心”可知,战争爆发前为了保障欧洲均势主张协调法俄矛盾,维持欧洲和近东和平,纵容俄国。根据“已经威胁到英国的政治、经济利益了,英国必须还以颜色”,并结合所学可知,战争爆发后,对俄态度逐渐转向强硬、对抗。 影响:根据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的知识可知,通过这次战争,英国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遏制了俄国在近东的扩张,保障了英国在近东的利益,也暂时维持了欧洲的均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该制度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导致经济衰退。1925年,美国经济开始下行,出现明显的金融投机。1931年,美国经济从衰退滑向大萧条。

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一,解决失业问题,救济穷人。二,1931年1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以缓解金融危机。三,次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该公司也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四,同年7月,国会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五,执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

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诱导选民认为他将恪守金本位制,赢得大选。1932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

——摘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金融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金融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雅典著名悲剧《俄瑞斯忒亚》讲述了一个世代血亲复仇的家族的故事,案件最后交雅典娜判决。她却说事情太重大,无权判决。接着挑选了最优秀的公民组成一个法庭,公开审判。让原告、被告及各自的证人充分申述。经法庭辩论,最后法官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判决。

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里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寄希望于明君贤相统治的文化心理。在我国古代文学与现实中,解决人间矛盾、主持社会公道的理想就寄托在包公以及包公式的清官身上。

——摘自林亚光《中西文化心理比较》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族”观念最早是梁启超1902年提出的。梁启超强调“中华民族”是一“文化”的称谓,历史上那些接受了中华文化而非汉民族血统的民族实际上已成为中华民族;而章太炎则更看重血统对“中华民族”亦即汉民族形成的作用……又强调现实中汉族与满族没有完全同化,还存在着明显的血缘区别。

——摘自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1925年夏,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声称:“我们要复兴中国民族,先要复兴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力,要有了这一个自信力,才能够辨别是非,才能认清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才能够为世界的改造而尽力。”1934年及其后,国民政府所发动的一些全国性运动,一般也多打着“复兴中华民族”的旗号,如:“新生活运动”、“本位文化建设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几乎所有的军政要员,都出版过以“民族复兴”为题的为数众多的宣传著作,涉及抗战建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内容丰富不乏见识且充满爱国热情。

中共在抗战时期主要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建设,但出于反侵略斗争的民族大义和与国民党合作的现实需要,也不讳言“中华民族复兴”这样的说法。

——摘自黄兴涛《民国各政党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的背景。指出梁启超与章太炎关于“中华民族”观念内涵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复兴”论在当时盛行的意义。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前,只要美国和欧洲合作,就可以在GATT或WTO框架中主导多边贸易谈判,其他国家只能听命于它们。……后来WTO多边贸易谈判也随即走向停滞,难以向前推进,甚至有时还会遭受双边或区域多边协议侵蚀。这一变化表明

A. 全球化趋势受到严重挑战

B. 国际经济秩序在不断演进

C. 区域集团化对全球化有害

D. 国际贸易体系趋向不合理

 

查看答案

1950年代金斯堡的长诗《嚎叫》尖锐地批判了缺乏人性的商业文化,字里行间集中了愤怒的“嚎叫”,并使之宣泄,充满焦虑与担忧,旨在引起人们注意到美国精神生活中才智遭受践踏的不正常现象。《嚎叫》的文学风格是

A. 后现代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新古典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