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健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什么态度?分析其思想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该观点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

 

(1)态度:怀疑神灵。 产生原因: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观点: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 思想因素: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 (3)主要思想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理性主义; 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民主,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解析】(1)根据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可知普罗泰格拉怀疑神灵。关于思想产生的原因可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思考。 (2)根据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等信息,可从世俗权力高于教会权力方面概括。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方面思考其观点产生的思想因素。 (3)根据材料三“‘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可知反对神权统治,主张理性主义;根据材料三“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等信息可从反对封建专制,主张民主,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方面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僵。”

——《论语·颜渊》

材料二仲舒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爽。”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黄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伙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惟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赞《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不同结局,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朱熹与李赞的观点。

 

查看答案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当地时间10月11日13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下面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由哥伦比亚著名作家马尔克斯创立

B. 形成幻景和现实交织的画面

C. 表现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 带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象征意味

 

查看答案

“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这一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失望

B. 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 一战后西方人心灵迷惘、痛苦

D.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蓬勃兴起

 

查看答案

《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下列绘画作品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

A.大卫——《马拉之死》    

B.梵高——《向日葵》

C.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D.毕加索——《格尔尼卡》

 

查看答案

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 圈地运动的进行

B. 蒸汽动力的应用

C. 石油工业的发达

D. 电器的广泛使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