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史记·楚世家...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由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王权衰弱,分封制遭破坏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周室衰微,井田制逐步瓦解

D.列国内乱,变法图强

 

A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鼎是中国古代权利的象征,有“鼎中原,权力天赐”之说,故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说明这一时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破坏”。所以应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

A. 世卿世禄制

B. 宗法制

C. 三公九卿制

D. 分封制

 

查看答案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据此判断,“楚”姓起源于

A. 封国

B. 谥号

C. 爵号

D. 职业

 

查看答案

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战国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普通百姓)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满足)。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见粱惠王》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明不高,则光辉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水火之光泽)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显赫)。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矣!

——《天论》引自《荀子》

材料二、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人类第一个国王乃是一名成功的士兵,国家的功臣无需有荣耀的祖先。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请回答:

(1)试分别概括提练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3)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欧洲近代思想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历代中国人都在追逐美好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三在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65年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2013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中国梦”的核心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为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重大的革命实践活动?

(3)指出材料三、四中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建国以来“中国梦”的实践者为此做出了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观念革新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代表人物

主张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郑观应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并分析其在背景和目的方面的共同之处。概括说明郑观应对李鸿章,或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