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 丞相

B. 郡守

C. 刺史

D. 州牧

 

C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选C。A项负责中央行政事务,B项为地方长官,汉成帝时设置州牧监察地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查看答案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宗法制

 

查看答案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

A. 皇帝处理一切事务

B. 皇权至高无上

C. 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D. 皇帝独尊

 

查看答案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学者在具体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方面的资料,其中相对可信的应是

A.《汉书》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学家的论文   D.秦简的记述

 

查看答案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典故由来。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   

A.王权衰弱,分封制遭破坏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周室衰微,井田制逐步瓦解

D.列国内乱,变法图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