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研讨会上,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社会主义...

197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研讨会上,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是其内在机制,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样的认识

A. 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B. 揭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

C. 表达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诉求

D. 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 【解析】由“1979年”“些经济学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是其内在机制,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社会主义经济不光是计划经济,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表达了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诉求,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1979年我国还没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是在1984年开始改革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A. 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

B. 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C. 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

 

查看答案

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

C. 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

D. 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邮票也是记录和纪念历史的一种形式。为缅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邮票。

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如果不是中国牺牲二千万人的代价,在亚洲战场拖住日本军队,日本军队如果侵占控制了中国后,就会转而进攻苏联后方,或者进一步进入太平洋地区,否则历史将会重写。

——英国《卫报》评论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枚邮票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突出的历史地位?

(2)联系相关史实,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则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史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这便大错”指的选官制度是什么?与这一制度相比,隋唐实行的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查看答案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