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1902年间,梁启超在日本一接触到卢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1902年间,梁启超在日本一接触到卢梭的思想即为其所折服。他不遗余力地赞扬法国革命,颂扬卢梭是法国革命的精神领袖。……对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顶礼膜拜,称“《民约论》正夸日中国独一无二之良药也”。……鼓吹“破坏主义”,并撰写《讨伐专制政体檄》的鸿文,为革命造势。

——闾小波《柏克与梁启超——革命年代的智者》

材料二粱启超叹道:“自辛亥八月迄今未盈四年,忽而满洲立宪,忽而五族共和,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息而制定约法,忽而修改约法,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他说,君主的尊严“能于无形中发生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吾数年来怀抱一种不能明言之隐痛深恸,常觉自辛亥、壬子之交铸此一大错,而中国前途之希望,所余已复无几。”

——张京华《梁启超与陈寅恪》

(1)依据材料一,归纳梁启超折服于哪些“卢梭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折服于卢梭思想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表明粱启超的思想又有何新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

 

(1)思想:暴力革命;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原因:戊戌变法失败,认为实行君主立宪制不可行 (2)变化:①重新肯定君主立宪制②认为革命是错误的③中国前途渺茫 现状: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未能根本改变 ②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依然艰巨③军阀割据,中国分裂 【解析】试题分析: (1)思想根据材料逐句归纳,“赞扬法国革命,颂扬卢梭是法国革命的精神领袖”——革命;“对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顶礼膜拜”——人民主权;“《民约论》”——社会契约论。“为革命造势”体现出这一时期梁启超的思想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于之前的戊戌变法的失败。 (2)思想变化据材料后半部分概括,肯定君主的作用,革命是错误的,中国前途迷茫。反映的中国社会现状与思想变化对应思考,社会混乱,军阀割据,一切尝试都已失败,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依然艰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国政府定新年为元旦后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民情大可见矣。这反映了(     )

A.政治运动推动历法改革进程

B.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C.传统观念与习俗具有强大惯性

D.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推广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中国煤炭生产情况统计。表格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反映出

A. 煤炭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B. 外国对华直接掠夺加剧

C. 中国重工业仍相对落后    D. 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查看答案

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英国宪章运动标明英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次运动提出了“争取普选权”、“普选权问题就是饭碗问题”的口号。以上史实说明

A. 工人阶级的斗争已经触及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B. 科学社会主义已成为英国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

C. 工人阶级要求通过政治变革改善自身的经济地位

D. 建立工人阶级政权成为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查看答案

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在《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中说:“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 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 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C. 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D. 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

1869年,从英国伦敦到印度城市卡利卡特的电缆铺设完成。20世纪初,由美国旧金山到中国上海的太平洋海底电缆也铺设完成。电报把世界各地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推断

A. 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B. 欧美列强支援落后地区工业化建设

C. 体现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D. 亚洲国家已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