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社会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
B. 文字记载是获得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 原料的选择和造纸成本关系不大
《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A. 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 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 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D. 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明朝自罢丞相开始就“无善治”,因此主张恢复丞相制度,提高丞相地位。这表明黄宗羲
A. 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B. 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C. 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D. 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自汉代儒学成为统治之学后,儒学就成为“上上之学”并持续了几千年.但明代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赞
A. 反对孔孟之道
B. 倡导平均主义
C. 批判发展儒学
D. 抨击皇权专制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 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 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 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便是人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心,即是理也
B. 反对人们各种各样的欲望
C. 理是万物本原
D. 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